第(2/3)页 是,和平是和平了,阿鲁台却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,反而坐大了。阿鲁台在蒙古诸部中的威信上升,大明则失分。 如此,鞑靼一家独大的局面会继续,这和既定国策背道而驰。 以后,阿鲁台哪天想搞事了,他又会来。这就是永乐皇帝在申斥诏书中所说的情况,“藉朕之善需索无度”。 永乐皇帝瞥了朱高炽一眼,又想起了曾问杨士奇的那个问题,“高炽和高爔,哪一个更适合坐这把龙椅”。 “阿鲁台在信中提出,要朕拿一百支步枪、一百支手枪和一批弹药,去换海寿等人。你是怎么想的?” 朱高炽想了想说道:“海寿是大明的使臣,又是父皇倚重的内官,万无不管的道理。枪支可以给,但也要等他们退步之后,一手交人、一手交货。鞑靼造不出枪支弹药,就算给了他们,也不会威胁到大明的安危。” 对这个回答,永乐皇帝内心同样不甚满意。 只要枪支弹药给了阿鲁台,这两百支火枪虽然威胁不了大明,但却足以让鞑靼部在草原上更加有肆无恐了。说到底,还是会进一步拉开鞑靼部和其他草原诸部的实力差距,与大明对蒙国策不符。 “爔儿,你说这枪该不该给,人该不该要?” “枪不能给,人,他爱杀不杀!”高爔回答得异常干脆。 “你有何道理?”永乐皇帝的眼神中透出欣喜的光芒。 “申斥诏书早就言明了,阿鲁台必须无条件退兵。两国交战,不斩来使,也是自古遵循的道义和法则。若答应了阿鲁台的无理要求,岂不是给人这样的印象,陛下接受阿鲁台的威胁,阿鲁台是得了好处才退兵的。大明国威何子,天子威信何存?”高希慷慨陈词。 朱高炽的脸微微有些红,却没有出言反驳高希的话。 “那么照四王爷的意思,又该如何处置呢?”杨士奇问道。 “出奇兵,斩首行动!抓了或杀了阿鲁台,哪里还会有这么多事!”高希说道。 “呵呵呵...” 无人反驳高希,却传来众人窃窃的讪笑声。 永乐皇帝觉得高希荒谬,也懒得和他讨论什么异想天开的“斩首行动”,便说道:“阿鲁台刚愎,陈兵关外两月余,还想与朕讨价还价,朕不还以颜色,他便不知道天威何在。朕决意出兵......” “啊,父皇......”朱高炽一惊,想要再劝阻。 “陛下,不可轻动兵戈,三思啊,老臣......”杨士奇也说话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