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就算此次阿鲁台退兵,他还是会再骚扰瓦剌,到时候瓦剌人还会死伤很多了。大明天子还是说视四海为一家,视瓦剌子民和大明子民一样吗?唉...” 脱欢知道大明不会出兵了,很失望。 瓦剌的实力并不是不能与阿鲁台拼一个鱼死网破,脱欢一再向阿鲁台示弱,就是想借此让大明出手重创鞑靼,如此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鞑靼问题。没有鞑靼的侵扰与争斗,瓦剌部才可以趁势崛起。 看来脱欢的计谋要落空了。 这时,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,手中拿着一封插着三根鸡毛的书信,交给了方宾。 方宾一看又是大同府的急报,这回用的是“六百里加急”。他神色紧张起来,急着拆开一看。 “啊,陛下,不好了!大同守军与鞑靼骑兵动了手了,两边各有死伤。”说着,就将急报呈给了永乐皇帝。 原来,脱欢所领的瓦剌军退至大同城外,鞑靼军跟着也追到了。 大同镇守江阴侯吴高,一要防鞑靼攻城,二要防鞑靼和瓦剌在大同城外火拼,到底帮谁,没有朝廷明旨,他可不敢擅做主张。 他一面将火枪营的兵力全数调集到城墙上,日城监视城外动静。 另一面,他又将瓦剌和鞑靼的大将召集到城中,主持和谈,至少别让瓦剌和鞑靼打起来。 问题是,瓦剌的头子脱欢去了京师求援,鞑靼的头子阿鲁台也不在,和谈徒具形式,根本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的结果。 吴高只能严令双方各自待在一边,不得接触,以免擦枪走火。 这哪里管用?到了晚间,两边人马就悄悄地又干了上,互不相让。 起初,吴高派了一些火枪营的士兵去弹压。结果,他们双方也用上了火枪,造成三方人员各有伤亡。 急报已经送了出去,朝廷的旨意回来还要有几天。 他没办法,只能再召双方主事的将军,直接在城外空地摆了桌子和谈。 没想到,谈了一半,鞑靼这边发生骚动,有两三百名士兵突然不管不顾地骑着战马就向瓦剌这边冲杀。 瓦剌这边也不是吃素的,便迎着冲杀。 第(2/3)页